三三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历史趣事

历史趣事

乌台诗案是谁陷害苏轼的,沈括为什么要陷害苏轼

2021-11-16 11:03:37历史趣事

苏东坡想必大家都很熟知,虽说他诗文词书画样样精通,才华若仙,但一生颠沛流离东贬西谪却着实可悲可叹。苏东坡的绝命诗中有一句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,一生诗词文章著作等身,却于政治上无所建设,遗憾之心溢于言表。

苏东坡一生中所受的最大的打击莫过于“乌台诗案”,当时苏东坡引发对变法而被被贬地方任职,眼见变法弄得百姓怨声载道,便时常忍不住写诗暗喻。但正是这些诗让变法派中的舒亶、李定、王珪等人便搜罗其诗句,营造罪名,构陷苏东坡,酿成了北宋最著名的文字狱“乌台诗案”。苏东坡也因此被下狱长达半年,最终虽逃过死劫,却以罪臣的身份贬谪黄州。

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一生最大的转折点,而“乌台诗案”的缔造者却是少有人知,其中搜罗诗句、织造罪名的舒亶也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词人,下面这首《虞美人》便是舒亶所作,被选入《宋词三百首》。

虞美人:芙蓉落尽天涵水,日暮沧波起。背飞双燕贴云寒,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。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。故人早晚上高台,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。

舒亶在历史上褒贬不一,尤其是他一首主导的“乌台诗案”构陷苏东坡一事,更是他人生最最大的污点,其余诸如处理上献《流民图》的郑侠,更是让他背上奸人的名声。但舒亶一生于政治军事上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,于文学上单看这首《虞美人》便可见一斑。

这首词上阕先写登楼望远,一派苍茫萧索之景,颇有沧桑之调,而词人独自倚栏看景,孤独惆怅之意显而易见。下阕转而写怀念友人之情,“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”写出了光阴流逝,寂寥萧索唯有皆酒消遣。尾句直抒胸臆,以友人登高着笔,想象老朋友登高思我,给我寄来一枝江南早梅!

舒亶的为人如何,我们已不得而知,但这首《虞美人》读来确实清婉隽永,能名列《宋词三百首》确有其道理,也足见舒亶才华不凡。

沈括为什么要陷害苏轼

有些人认为沈括之所以要这样诬陷苏轼,是因为“文人相轻”,他嫉妒苏轼的才华,为了争夺文名,所以对苏轼进行迫害。但嫉妒一般只在差距不大的人中发生,对照沈括在当时的文名,与苏轼22岁中进士、令文坛领袖欧阳修称“当避其一头地”,没有可比基础,“嫉妒说”的根据不足。而且沈括一生最重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面,对于文名之类的应该并不看重。

究其原因应该是沈括在政治舞台上的“顺风倒”的性格,为保全自己,随风转舵,卖友求荣,正所谓“三观”有问题,决定了他与苏轼的对立,也正是由沈括的道德操守不佳所决定的。甚至后来王安石对其定义“小人”,宋神宗对其评价“两面三刀、朝秦暮楚”。所以自北宋以来,沈括受到几个时代的冷遇,死后无人给他建碑,没有墓志铭,甚至没有单独列传。

因为“乌台诗案”,沈括为自己涂上了一笔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;因为《梦溪笔谈》的问世,奠定了沈括杰出科学家的历史地位,而后世也因此忽略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“变脸”。否定沈括的人品,并不妨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,是为一分为二。

不过乌台诗案虽然把苏轼害的很惨,不过却让苏轼的文风得到了升华,乌台诗案以后,苏轼的文风逐渐变得成熟而豁达,以前那股趾高气扬的锐气没有了,更多的是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和世事变迁的淡然。从这个方面来讲,倒是沈括帮了苏轼。

一位科学巨匠,才高名微;一位文学巨擘,才高名重;一位科学大家,道德侏儒;一位文学大师,百世流芳。